|
索引号 | 001008009005003/2020-122125 |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与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生成日期 | 2020-05-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19年以来,市经信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五大会战”,奋力建设“四个舟山”,全力做好稳企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工作,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现将2019年工作回顾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抓运行调节,重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作为全年首要任务和总目标。全力做好经济运行调节指导,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建立通报、督促、监测机制,各区域重点关注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六月份以来,在绿色石化项目的带动下,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1-12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940.8亿元,同比增长22.6%,规上工业增加值293.7亿元,同比增长43.2%,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1-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的第2位和第1位。1-12月,工业用电量(不包括绿色石化基地用电),同比上升8.43%,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
(二)抓项目带动,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一是实施工业和信息化百项重点项目工程。年初梳理百项重点项目,通过工作专班推进和县区联动,明确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进行跟踪协调,百项项目按年初预计进度正常推进。二是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制造业示范试点,富通光缆制造智能车间、华业塑机智能车间等项目基本建成。百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已开工实施102项,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52家,新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306台。三是深化企业技术创新。指导企业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完成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49项,其中13项通过了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四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全市有5家企业着手启动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其中2家企业争取2020年申报国家级。集聚区完成绿色园区创建方案编制,近期将开始实施。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专家验收23家,节水型企业验收18家。五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市经信局牵头引进大航数字科技、盈泰能源等5家企业落户舟山,联合县区、功能区引进富通与日本住友的海底光缆项目、嵊泗深海养殖智能化项目和福建欣海海洋生物项目。
(三)抓专项整治,提高经济密度和集约集聚水平。一是开展低效厂房整治。连续召开了4次现场推进会,大力推进低效厂房专项整治工作。2019年,全市对“低散乱”厂房共实施有效执法289批次,完成全部“低散乱”厂房整治,闲置厂房完成处置面积77.5万平方米,处置率69%。二是推动低散乱船企整治。制定实施意见,经信、应急、生态环境等部门“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同步展开,指导全市小船厂开展整治提升。全市已有42家企业符合环保基本条件,依法停产企业37家。造船企业通过合作重组、新接订单、承接非船业务等,保持平稳;修船企业通过脱硫塔改造、绿色制造等快速增长。三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修订完善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制订新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完成规上工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改造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104家。四是加快处置落后产能。累计完成企业落后产能淘汰28家,低散乱企业整治完成272家。推进华丰船舶基本完成对金海船业的收购工作,欧华造船、正和船厂已于8月份分别被长宏国际和泓海贸易成功进行司法拍卖重组。处置2家“僵尸企业”,共盘活土地33.27亩,处置资产4300万元。五是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岱山县东沙汽船配小微工业园区和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2家已经建成,推进一批小微企业集聚,完成了省定目标。
(四)抓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拓展新领域。一是营造发展数字经济氛围。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发展数字经济大会,成立市发展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印发了重点任务清单,举办了数字经济专题宣讲会、数字经济论坛和数字经济研修班等系列活动。二是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螺杆、水产加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进了4家互联网服务企业,推进一批企业进行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分析、MES系统应用改造。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全年完成企业上云2090家,完成年定目标的200%。三是大力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全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落户舟山。舟山智慧海洋大数据综合平台项目获中央资金5000万元补助,“海洋云”已与“政务云”融合。移动支付之城建设初显成效,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已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全市选择5个海岛作为数字海岛试点,并开始启动实施。数字自贸区形成建设方案,在相关领域进行试点应用。数字石化建设已立项,指挥中心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国际互联网直通项目已完成方案,已通过省通信管理局审核。四是大力推进“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浙江自贸区名义申报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授予浙江自贸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五)抓企业服务,全力确保稳增长稳企业。一是解决一批企业问题。梳理重点纳税、成长型、需重点帮扶的工业企业,结合“三大”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由市领导带队市级部门牵头联系逐一走访服务,个性问题由相关部门分解处理,共性问题提交市政府协调处理。组织召开船舶、水产、机械汽配等行业座谈会,对企业的54个性问题和行业发展中的7个共性问题进行了协调处理。二是切实为企业减负。通过网络平台的政策推送和送策入企,开展减负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和督促落实,今年各级减负政策共为我市企业减负47亿元,同比增长18%。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工作,全年已经清偿6.35亿元,清欠率为100%。三是开展企业培育。支持打造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服务券补贴活动,选择240家企业入库重点培育,华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省10家)。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全年已完成小升规企业29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家的任务。四是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舟山市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于近日正式上线,建成“1+5”平台网络服务体系,平台在全省地市一级率先纳入全省一张网,对接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PC端)、链接微信公众号(移动端)、浙江省惠企政策信息平台等,开设平台网站及邮箱,与“12345”热线系统对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实施企业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紧扣新区和自贸区建设主题,对一批成长型、初创型、新生代企业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指导,共举办14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共培训2364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决策部署,市经信局在扎实做好企业疫情精准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力谋划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提质增效,以大项目带动,数字经济引领,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提升工作:
(一)稳存量促增量,提升工业经济能级。一是有序有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疫情防控督促,开展全市工业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排查,落实人员管控。加强复工复产指导,研究制定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依据。加强防疫物资供应,全力推进市内企业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用品,通过合作采购、委托采购口罩等调拨各类口罩,推动市内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口罩生产线。二是确保存量平稳增长。加强重点行业和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的监测,及时掌握行业和企业运行动态,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完善企业帮扶机制,对暂时困难和受疫情影响大的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支持,确保平稳运行。重视企业新上规培育工作,全年推进企业小升规。三是加快增量产能释放。全力推进浙石化一期项目的全面投产和产能释放。加快推进岱山新材料产业园、定海大洋世家水产加工园、舟渔明珠工业园等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四是全力推进工业投资。继续梳理确定2020年度百项工业和信息产业项目,每一个项目排出年度目标、任务清单、时间节点,全力跟踪推动。紧盯光电信息材料、海光缆、LNG等项目,协助相关区块全力推进项目落地。牵头做好企业项目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攻关工作,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二)强创新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层次。一是加快船舶修造业高质量发展。把推进船舶企业合作重组作为我市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来抓,梳理一批重点推进对象,充分发挥属地主体职能,全市合力攻关招商,加快促进船企重组和合作,盘活资产释放活力。大力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喷涂装备、清洗除锈机器人等绿色修船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升绿色修船的品牌效应,规上企业绿色制造基本达标。深入推进并完成小船厂整治,巩固环保达标企业成效,加快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LNG船的研制和产业化。二是加快机械制造业提升改造。全力实施金塘塑机螺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照项目清单,挂图作战,已争取到省级分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专项资金,重点对塑机螺杆智能化改造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建设等进行保障支持。大力推进汽配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打造汽配制造智能化车间。三是深入开展项目招引。围绕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招引船舶与海工高端配套企业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围绕石化产业链延伸配套,紧盯已经谋划的项目和名企,全力开展精准对接招商。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海洋生物等产业培育,谋划项目、梳理名企,推进产业化落地和产业链招商。
(三)数字经济赋能,提升动能转换进程。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完成螺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并推广应用,在水产加工业、汽配行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推进企业上云。推进数控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推进一批企业进行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分析、MES系统应用改造,打造数字化样板企业。二是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亮点。重点推进数字自贸区、城市大脑、智慧海洋示范工程、移动支付之城、数字石化、数字海岛六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取得实效。推进制造业、服务业、渔农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招引数字主导产业和数字领军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一批5G基站,大力推进5G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力争国际互联网直通项目获工信部批准。三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继续实施百项以“机器换人”和智能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和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实施。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四)重引导强整治,提升集约集聚水平。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加强工业领域的资源统筹和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产业向园区内集聚。大力推进小微企业集聚。加强应急产业企业、项目的招引对接,全力推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二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新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大倒逼力度,推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流动。三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继续实施低效厂房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制度完善和政策配套,全面完成重点区域整治和闲置厂房处置。对全市落后产能进一步进行排摸,结合安全生产、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推进落后产能淘汰。
(五)深谋划优服务,提升营造发展环境。一是深入谋划产业、政策、规划。围绕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制定完善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产业、企业发展。深入调研、分析和谋划,立足实际谋划长远,科学制定“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长三角、甬舟一体化工业和信息化方面的对接,加强与上海、宁波的对接,开展有关产业领域的合作。二是深化企业精准服务。把“三服务”活动做深做实,进一步针对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帮扶力度。完善企业服务平台,通过企业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及时收集、分解、处理有关企业问题。全面落实针对疫情影响、减税降费和扶持企业发展等方面政策,突出产业链生态修复,重点推进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机械汽配等产业链的协同恢复。三是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开展工业企业梯队培育,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重要的专业性展销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企业家、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的专题性、针对性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4月15日